越南醫師曾受病苦 參與澳底義診更貼心

2009-06-22   | 莊碧霞
黃清俊醫師用壓舌板仔細為病患看診,細心為病患解說病情。攝影:黃碧雲
6月21日,輕颱「蓮花」靠近台灣,臨海的澳底,風好大,時而陽光穿透雲層,灑落大地,時而落下豆大的雨滴。因天氣狀況尚可,一如往常,一早在澳底國小,已聚集許多的慈濟師兄、師姊、人醫會的醫生、護士等,大夥兒在操場排列整齊,分配勤務,展開兩個月一次的澳底義診。

越南人醫曾病苦,服務病患更貼心

悠揚的古箏聲,伴著沙沙的風聲,琴音高亢,風聲低沉;風聲高揚,琴音悠悠,交織成一首大自然交響曲,在樂曲中迎接一位位病患就診。

神經外科這次來了一位很特別的醫生,皮膚黝黑,銅鈴般的大眼,炯炯有神,口音有些奇怪,雖然說的是國語,卻不是很道地,他是來自越南的黃清俊醫師。一位患者就診,長袖的衣服、長褲外,可見到的皮膚都是紅的,通紅的皮膚上佈滿一個一個小紅點,黃醫師向前端詳那雙手,俯身用手壓一壓他的腳板,拉起他的褲管,只見衣服遮蔽的地方一片紅,胸前、背部都一樣,好像一張染血的紅紙,紅紙上灑了些白灰,黃醫師一字一句,認真地對患者說:「你身上長癬,會癢,對不對?是酒喝太多了,不要再喝酒了。」一旁的沈世雄醫師也點點頭。患者問診後,在師姊的陪伴下,前往藥局領藥。

不一會兒,來了一位嫁來台灣十三年的越南新娘黃女士,一看見同是越南來的黃醫師,兩人非常開心地以越南話侃侃而談,聊聊家鄉近況,目前在台灣生活的情況等。黃女士開心的說:「我嫁到來台灣已經十三年了,在異國遇到同鄉,真的很不簡單,很開心…。」

黃清俊醫師原本是一個白血病的患者,病情危急時,在慈濟的骨髓資料庫找到了適合配對的骨髓,進行治療手術,身體開始時不是百分之百的合適,經過四年後,身體慢慢適應了,病情也穩住了。就醫期間,接觸到慈濟人,感受到慈濟團體中每個人都是這麼的善良、用心,這樣的精神很值得學習。病癒後,便在越南當地參加義診活動。今年,黃醫師拿到獎學金來台北攻讀博士學位,在一次的聚會,遇到了沈世雄醫師,在沈醫師的邀約下,便參加了這次的澳底義診。

黃醫師說:「病苦,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深入的了解。現在,我看到病患,可以從病人的眼神中看到他們的痛,他們的需要,及對醫師的期待。這時時提醒我,要用心、細心為病患服務,解除病人的病痛。」堅定的眼神中,閃著自信的光芒,未來黃醫師的醫術一定更上一層樓,富有愛心的他,一定可以嘉惠更多的病人。


退而不休更用心,以專業回饋鄉民

剛退休的郭清池醫師(右一),第一次參與義診。沈世雄醫師分享著如何填寫病歷表。攝影:黃碧雲
在沈世雄醫師邀約下,剛退休的郭清池醫師,也來澳底國小,投入義診的行列。頭髮斑皤,戴著一幅金框眼鏡,又圓又大的眼鏡下,雙眼專注地看著面前的患者,輕聲的問:「哪裡不舒服?」

老婦人直說:「感冒了,吃了三罐感冒藥。」

郭醫師雙手撐開婦人的雙眼,看了看,說道:「嘴張開。」旋即拿起壓舌板,一手舉著手電筒,檢查喉嚨後,仔細詢問:「喉嚨痛嗎?」「咳嗽有沒有痰?」聽診器在婦人身上壓了壓,緩緩引導婦人「吸氣、吐氣」,老婦人依著醫生口令反覆做著。好一會兒,醫生笑著說「沒關係,感冒了,我開藥給你吃,吃了藥,多休息,多喝開水,很快就會好了。」 婦人笑著連忙道謝,步履蹣跚的離開。

患者一一前來,第一次參與義診的郭醫生,總是細心地為鄉民們問診看病,不厭其煩地為患者解惑,讓患者安心步出國小禮堂。


醫師到府針灸,阿公露出難得笑容

車子行駛在濱海公路上,在林月嬌師姊的引領下,車子駛向一條小巷,走入小巷,寬廣的海印入眼簾,只時,灰灰的天,連著灰灰的海,下了車,來到劉阿公家。

八十七歲的阿公中風後,行動不便,頭頂只有幾根白髮,臉如被揉過的紙,上面有著大小不一,深淺不同的老人斑,坐在輪椅上,雙腳伸直放在小椅子,腳掌浮腫,黑了一大半,腿上插了幾根針,面無表情的看著前方。林師姊向前問候,拍拍他的肩說:「阿公,針灸後,腿有卡好嗎?(台語)」阿公沒反應。師姊揉揉他的手說:「有卡好,你點頭好嗎?(台語)」阿公眼睛眨了一下,大夥笑著稱讚他:「阿公,你好棒!」

趁這個時候,師姊又說:「阿公,你這邊風景真漂亮,你卡緊好,帶我們去走走好嗎?好,你就點點頭。(台語)」只見,阿公睜大眼睛,看著師姊點了頭,大家又是一陣鼓掌。在師姊的鼓勵下,阿公面露微笑,目送我們離開。

漸漸地,風越來越大,吹得校園樹木,左搖右擺,沙沙作響;雨越來越急,敲得大地嘩啦嘩啦叫著,澳底義診就在風中、雨中,圓滿落幕了。
Copyright ©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. 版權所有.